目前分類:08 東京。十日間所見之怪現象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這件事情其實跟怪現象其一是類似的,
不過為了湊數,還是列為怪現象第七好了。

我有書籍潔癖。
也就是說,不能忍受書的外表有摺痕,撞痕,刮痕,以及罪大惡極的圓角。
尤其是因為手心的溫度,而使得書表皮被蒸溽得凹凹軟軟的,
這是絕對萬萬不能的。
所以呢,重要的書我都會慎重地包上透明書套或是霧面塑膠布,
企圖延長封面的壽命,
完成之後,就可以肆無忌憚地翻閱而不怕被手汗弄皺啦哇哈哈!

hatt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真的是步行者優先!

車道的紅燈一亮,
毫不猶豫大跨步往前走的是日本人,
探頭探腦擔心有車子不長眼地衝過來的都是外國人。



hatt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嚴格說來,這其實是在2006年游走東海道的第一天發現的。
這次踏出新大久保車站時記憶又突然回來了。
一PO以為記。

瞪著商店街的人行道棚子,老是覺得哪裡怪怪的,卻又說不上來。

中午時分,對面的速食店人來人往,
我站在商店街的這一頭,瞪著棚架的細柱子;
搞什麼,不是中午嗎,影子這麼長是怎樣?
這時才突然驚覺:是緯度!是緯度啊!

hatt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街上晃盪。
驚訝地發現:挖塞,這個國家的身障人士怎麼這麼多啊?

自己滾著輪椅前進的,兩肩挾著支架搖搖擺擺往前走的,牽著小狗敲著小杖慢慢走的;
夾雜在來來往往上下班的人海中。

這時才驚覺:不是這個國家的身障人士特別多,
而是這個國家的身障人士可以(而且願意)獨自到街上來,
使用方便的設施,以及密集的醫療場所;

hatt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凡有銅像處,必有等人之人。 

似乎很流行在有銅像的地方等人,
當然,這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怪事,
畢竟銅像/柳樹/噴水池等等,
在空間上可以視為是一種擁有極高自明性的物件,
約在這種地方相等最好了。 

hatt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某日要去上野,乘JR山手線,在上野的前一站鶯谷發見這座高架神社複合生態系;
下面有個養老乃瀧,正是Made in Tokyo裡的那一棟呀!



hatt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京地鐵,像是有好幾個台北車站連在一起似的。
但是奇怪的是幾乎再每一站,有多少人下去,就有多少人上來;換句話說,有多少人要上來,就有多少人該下去。

坐車最怕經過台北車站,老是一堆人迎面擠上來,說是大站嘛,下去的人倒也不多,總之是遠不如等著擠上車來的人。倒楣一點的,站在月台上,要等到第三班才輪得到自己上車。藍線的話,一到忠孝復興站就會一股腦的下去一堆人,車廂瞬間變得好寬敞。

 

東京卻很奇怪,本來以為一到新宿或是上野之類的大站,八成就是擠上加擠了,其實卻不然。倒也不是不擠,擠還是擠的,只是一節車廂內,如果即將上來三十個人,那麼至少也會先下去個二十八個。

至於下一站的新大久保,如果只下去兩個,大概也只會上來這麼兩三個。
若是從新宿往下,到了原宿,也是下去多少人,就差不多也上來多少人,基本上同時段內擁擠度不變。

有趣的是,以新宿到原宿為例,往前往後各推兩三站作為假設的pick up範圍,總的加起來也不超過八站;那麼也就是說,以山手線上每三站有一大站而言,不討論轉車之前的travle過程,其實東京人在日常通勤上的旅行距離基本上可能不長(僅討論山手線環狀區域),而這種易上易下的現象,是不是說明了城市的(這條線上)點與點之間的發展是近乎均值的,因此電鐵扮演的角色顯然不是長途輸送,而是三至五公里範圍內的代步呢?

hatt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吃食的邏輯,怪矣。

2006年在掛川城下,七點過後,在某居酒屋點來一份某某拉麵定食什麼的,
原本以為所謂定食,大概就是一主食兩三樣小菜小湯之類的。

想不到,煎餃!是煎餃!
六顆煎餃,這算是配菜嗎?六顆煎餃我在台灣可以過一餐了,真不明白日本人是怎麼想的。

2008年在澀谷街頭赫然得見夾著兩顆燒賣的刈包,要價350日圓,
還有搭配雞肉飯的拉麵定食、包了整塊起司蛋糕的可麗餅;

對於日本人的飲食邏輯,姑且歸納出以下重點:

一,所謂主菜,並不表示不可分割或不可被附加之絕對完整性

二,所謂配菜,並不表示可片面採樣(如泡菜)或不可附加於他人(一塊充滿裝飾的蛋糕)之相對不完整性

hatt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